11
8 月

「尋訪馬偕」走筆 蔡薇薇

104年12月26日,宣教教師小組與主日學舉辦了一次有意義的活動─重返馬偕之路。從歷史窺探福音種子的撒種溯源,始於十七世紀荷據時代荷蘭人的傳入,當時福音主要是傳給台灣南部之平埔族,但相較於整個台灣島的面積,大部份地區仍是福音的荒地。

隨著清末英法聯軍中國戰敗的結果,或許歷史上發生的負面事件,也可詮釋為是上帝化了妝的祝福;臺灣由北到南重要港口,如:基隆(雞籠)、淡水(滬尾)、安平、高雄(打狗)被列強要求開港通商,使十九世紀中期後的臺灣,除了外商洋行紛紛進駐外,基督的福音再度來到了福爾摩沙島。

英國長老教會馬雅各醫生來到了南台灣,不多久,加拿大長老教會馬偕牧師於1871年抵臺,先在南部學習閩南語,翌年北上來到淡水,開始醫療宣教之路。

我們沿路行走在當年馬偕足跡所踏之地,我心中浮現猶如黑白電影般的想像畫面,這位人稱「鬍鬚番」的牧師,是否夏天滴下豆大汗珠、冬天頂著北臺灣冷冽的寒風,踽踽獨行,不畏人們的排拒,只為著福音賣力向前而行。馬偕牧師在醫療、教育維護了臺灣人的健康,也啟迪了民智,甚至開啟了臺灣女子教育的先河。

馬偕篳路藍縷闢出一條北臺灣的福音大道,許多宜蘭噶瑪蘭族原住民以「偕」字為漢字姓氏,以示感念。他娶臺灣之妻、生臺灣之子;生活於斯、長眠於斯,是一個不折不扣的臺灣人。駐留於淡江中學馬偕之墓前,心中向馬偕一顆愛台灣的心致敬,透過馬偕,我看見上帝之手緊握著美麗的福爾摩沙島。

 

 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馬偕之旅心得感想           主日學   郭以琳

我覺得馬偕很偉大,因為他為臺灣做了很多事情:設立牛津學堂、幫民眾拔牙等,在宣教、醫療、教育方面,有非常大的貢獻。而我最感動的是馬偕在教育方面的貢獻,就是他讓女孩子都能夠讀書。在那個時候女孩子是沒有辦法讀書的,要做這件事實在非常不簡單,所以我很佩服他!最後要感謝教會規畫這次的馬偕之旅,讓我對馬偕又認識了不少。